随着我国施工企业的装备升级接近尾声,工程机械设备的销售不像过去那样乐观。加上市场竞争激烈,有些产品价值比较高,使用期比较短,设备销售难的问题开始显现。开始人们用提高售后服务增加竞争力,由于很容易模仿,到后来改用低价竞争的方式,争夺利润越来越薄的市场。不管怎样变换方式,都没有摆脱传统的销售模式。
我国的施工企业因为行业经营不规范,一些资金被迫被甲方(项目单位)占用,因此在添置设备时资金就显的紧张,捉襟见肘。现有资金如果用来买设备,不让甲方占用,拿不到工程。让甲方占用,又因为没有资金添置设备,设备资质又不够同样拿不到项目。只有充足的资金才能解决这个难题,然而施工单位融资何尝容易。
另一方面我国还有许多个体、集体小型出租者,他们都是中小企业。因为大都采用现金交易,在银行没有业绩记录,就算经营的好,要想融资也不容易。受这个条件限制,企业不可能继续发展壮大,只能在今后越来越激烈的竞争中,看谁能坚持到Z后。
我国现在间接融资(百姓到银行存款,银行负责放贷,承担风险)比例过大,融资风险几乎全部都集中在银行,他们已经承受不住行业风险,对企业借款抱惜贷的态度。单一的融资模式,使得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国家为此正在改变策略,鼓励民间投资,鼓励直接融资(谁决策、谁投资、谁收益、谁承担风险)。用租赁融资是比较好的直接融资工具之一,其政策环境将跟随这个大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
这些不具备起重设备安装资质的企业自身的操作水平当然令人怀疑,而这种掩耳盗铃的做法似乎成了起重设备租赁行业内一种墨守的行业规律。也成为建筑工程起重设备拆装事故高发的主要原因。解决的主要办法就是引导这些逐渐发展壮大的租赁企业提高自身素质,积极申办起重设备拆装资质;另外,引导建筑施工承包企业选择有实力,既有安装资质又有设备产权的起重设备租赁公司,形成建筑工程承包单位与起重设备安装租赁单位共同承担安全风险的局面,建筑工程起重设备的安全风险才能够从源头上、从机制上得以控制。